泰莱大学:以人文关怀与可持续理念,重塑东南亚高等教育温度
发布时间:2025-09-25 浏览次数:16
在东南亚高等教育版图中,马来西亚泰莱大学(Taylor's University)从不只以学术成就标榜自己。这所坐落于吉隆坡的学府,更像一个充满温度的 “成长共同体”—— 它将人文关怀融入校园每个角落,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教育始终,为学子打造了一处既能汲取知识,又能涵养品格、践行社会责任的求学胜地,走出了一条区别于传统精英教育的独特发展之路。
泰莱大学的人文关怀,藏在对学生个体需求的细致回应里。针对国际学生初到马来西亚可能面临的文化适应难题,学校设立了 “跨文化导师计划”:每位国际新生都会匹配一名本地学长或教师作为导师,不仅帮助解决签证、租房等实际问题,更会带着新生走访吉隆坡茨厂街、黑风洞等文化地标,讲解马来传统节日 “开斋节”、华人 “中秋灯会” 的习俗,手把手教他们用马来语说日常用语。对于学习节奏较慢的学生,学校还推出 “个性化辅导工坊”,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薄弱学科制定辅导计划,甚至会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调整授课方式 —— 比如为视觉型学习者准备更多图表化讲义,为听觉型学习者录制知识点音频,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。
而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,泰莱大学更是将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。校园内,“绿色课堂” 的概念随处可见: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不只是在实验室分析数据,还会参与校园 “雨水回收系统” 的维护,用实际监测数据优化系统效率;建筑专业的课程设计中,“低碳建筑” 是必修主题,学生需要结合马来西亚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,设计出既节能又通风的建筑模型,优秀作品甚至会被应用到校园新场馆的建设中。更特别的是,学校设立了 “可持续发展实践基金”,鼓励学生发起环保项目 —— 曾有学生团队利用校园内的闲置空地打造 “有机菜园”,用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,种植的蔬菜不仅供应校园食堂,还会捐赠给周边社区的贫困家庭。这种 “在行动中理解可持续” 的教育模式,让环保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此外,泰莱大学还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 “社会同理心”。学校与吉隆坡周边的乡村学校、养老院、残障人士福利机构建立长期合作,开设 “社区服务学分制”—— 学生每学期需完成至少 20 小时的社区服务,才能获得相应学分。在服务过程中,不同专业的学生还会发挥专业优势:教育专业的学生为乡村孩子辅导功课,设计趣味科普课程;音乐专业的学生为养老院老人举办小型音乐会;设计专业的学生则为残障人士福利机构设计无障碍设施示意图。这种 “用专业能力服务社会” 的实践,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,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多元需求,也让知识有了更温暖的落地方式。
从关怀个体成长的细节,到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,再到培养社会同理心的实践,泰莱大学用 “温度” 重新定义了高等教育的价值。它证明,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能传授知识,更能滋养心灵、引导责任,这也正是泰莱大学在东南亚教育领域持续吸引学子的独特魅力所在。